媒体马院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马院

光明日报:勇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

时间:2022-12-13来源:3200威尼斯vip点击:213

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15版“教育周刊·思想”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威尼斯官网教授郑永安的理论文章《勇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双一流”大学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意义,深刻认识到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坚定信心、踔厉奋发。


高等教育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现代化强国的崛起,无一例外都是依赖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首先成为世界人才中心,后来才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近现代以来,我们没有抓住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上饱经战乱、饱受列强欺凌,从而导致科技、人才长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正在重建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社会结构、重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来讲,这既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与现代化强国拉大差距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疫情深入演变,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新冷战”的论调死灰复燃,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贸易、技术、人才往来和教育合作交流等领域鼓噪与我国“脱钩断链”,致使教育人才合作与学术交流中的矛盾不断深化,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任务更加紧迫。当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是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承担起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必须坚定办学自信,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立足“两个大局”推动实施“双一流”建设,充分彰显了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发展和会聚科学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双一流”大学承担了全国超过80%博士生、近60%硕士生的培养任务,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有效引领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在“985”“211”等重大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首轮“双一流”建设,我国“双一流”高校群体基本形成,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贡献度逐年上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创新活跃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鲜明凸显,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新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装备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由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说,“双一流”高校已经基本具备了造就一流自立自强人才方阵的条件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冲击世界一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比较优势。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供给水平,是“双一流”大学的立身之本、立校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坚决树牢“以我为主”培养一流人才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自主培养全过程,使自主培养的人才坚定不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祖国,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其次,“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把创新培养理念贯穿课程、教材、教师、实践以及相关要素的各方面,完善研究生分类选拔、培养、评价的制度和机制,把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全面筑牢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基础。最后,强调人才自主培养,绝不是自我隔绝、故步自封,而是更加强调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不仅要大力引进国际顶尖人才,还要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坚持“走出国门淬炼一流、走向世界检验一流”,充分集聚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经验去培养人才,建立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的渠道更加多元,方式更加丰富,着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原文链接:https://news.gmw.cn/2022-12/13/content_36231044.htm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话号码: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大道29号
  • 邮编:21110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